科学教育资源   兴华学苑   博客空间   合作交流   兴华团队
English Version   

中文版-中方专家

朱慕菊女士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工作经历主要包括:早期儿童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以及评价等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田慧生教授 

 田慧生,男,汉族,1965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1981年至1988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西北师范大学教科所任教,期间,1988年至1991年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1991年至199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OISE)中加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项目学习,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调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副院长。主要从事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教育实验、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工作及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特别行政区非高等教育范畴课程改革及发展工作顾问等。

 

李家永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副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二十余年。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1999-200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2001-2007),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珠海)教务长(2007-2009)。现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学报》副主编。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国际比较。

 

 

 

王嘉毅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甘肃省青联副主席。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多伦大学,并先后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密执根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农村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以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等。

 

 

傅敏教授 

 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教育方法论。

 

 

 

 

王允庆院长 

 大连现代学习研究院理事长

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协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工作经历:曾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做过高中校长、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两次主持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参与教育部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等有关工作。现致力于教师培训、学习分析相关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学科评价标准研究。

 

 

马云鹏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课程实施与评价;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康淑敏教授 

 博士 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具有中美教育经历;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教师教育;完成国家、省级课题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胡惠闵教授

 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的课程有: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课题新疆地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发展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与公告制度研究等重点研究项目。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全球教育展望》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出版专著《校本管理》《超越规范》等多本书籍。研究领域: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研究与学校教研机制。

 

 

傅维利教授 

 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兼教育部基础课程研究辽宁师范大学中心副主任。

《教育科学》杂志主编。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道德教育、课程与教材的设计与编制等,是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第一带头人。

 

 

余文森教授 

 19637月出生,福建莆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高考研究中心主任。

 

 

 

 

 

李高峰博士 

 河南沁阳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988年毕业于河南省沁阳师范学校;

19881994年在河南省沁阳二中任教;

19941999年在沁阳市教委教研室从事生物学教学和教研工作;

1999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

2001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于生物教育学家刘恩山教授   攻读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于2003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7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20106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于胡卫平教授开中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刘徽副教授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致力于融会东西方智慧,汇通理论与实践,变革课堂。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概念史研究。

 

 

 

 

 

王枬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原理教师发展研究。至今已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5部,承担国家及广西课题近10项。代表性成果有:《美丽教师——教师职业美的研究》《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等。

 

 

 

 

王尚志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市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委员会委员,北师大版教材主编。

 

 

 

 

张迎春教授 

 张迎春博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支持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拥有多年从事科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研究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生物教师教育、科学探究等。

 

 

 

 

 

孙杰远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广西教育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人类学、基础教育改革。

 

 

杜越教授 

 19567月出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巴黎大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2008年新加坡大学李光耀政府管理学院进修。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职员、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二等秘书、河北省青龙县县长助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副处长、处长、副秘书长。201199日被教育部任命为秘书长。

 

 

 

吴刚平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澳大利亚课程研究会Curriculum Perspectives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等,研究方向为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及校本研究。

 

 

 

 

 

陈旭远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初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

1988—,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1999—,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专业支持工作组核心成员

2001—2005,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教育部、英国BP联合项目中国中小学绿色行动研究

2002—2008,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交往教学与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7—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项目少数民族文化课程与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以黑龙江鄂伦春族为个案研究

2012—,从事中国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0—,黑龙江、吉林等地国培计划2011)各学科的培训工作

 

 

张文军博士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课程理论前沿,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课程改革与发展,教育行动研究,基础教育与课程比较研究。

工作和培训经历:

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到杭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任教。

2000年起,浙江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2010年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02-2003期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2003-2004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研究员。
2004
年参加瑞典国际发展署组织的环境教育国际培训项目。

2008-2009学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屠莉娅博士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专业博士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AACS)会员

2007-2008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课程研究国际化研究中心访问

主要从事课程政策及其运作、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改革与学校变革、课堂教学革新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主持或参与课程政策变革的权力生态:国际比较与本土经验等省部级和国际合作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1本。同时还承担国际课程政策研究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

 

 

张民生教授 

 研究员。

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上海教育学院院长, 国家督学。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特邀总督学。

在基础教育规划及管理、教育科学研究,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教师教育等多个领域,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教育研究的多项重点研究课题, 发表及出版了多篇(本)研究论文和著作。

 

 

杨向东博士 

 美国堪萨斯大学量化心理学博士,曾任堪萨斯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副研究员,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教育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与教育测量与评价、认知测验设计、认知诊断测验、计算机适应性测验、应用统计与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测验研究机构ETS“the Gulliksen Psychometric Fellow”获得者,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委员会(NCME)、美国心理测量学会(Psychometric Society)会员,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特殊研究兴趣小组(SIG)认知与测评(Cognition and Assessment)会员;曾任或现任学术杂志Psychological Method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Psychometrik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sting,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的匿名外审专家。发表中英文文章20余篇,其中英文文章10余篇。所著专题文章曾出现在美国统计协会组织出版的Handbook of Statistics: Psychometrics,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组织出版的 Complementary research methods for education (3rd ed.)等国际权威出版物中。

 

 

李斌博士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评价和心理测量

 

 

 

 

 

 

杨九诠教授 

 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课程和教材研究。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报刊上发表了《普通高中模块课程的价值赋予》、《命题与素质教育》、《2008年教材政策检视》等代表性文章。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刘坚教授 

 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九三学社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小学课程设计、实施、教学、考试与评价及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组织与协调工作。1989-1998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1997年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最高奖),同时获得1998年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基础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1995年至今,担任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第14版主编;1998-2001年,担任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组长;2003至今,共同主持建立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该项目研究成果获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2008年,主持新课程远程研修平台(新思考网),日页面流览量最高可达1700万人次。

 

 

罗星凯教授 

 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物理与科学教育研究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现主持《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精品课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正致力于建设广西物理与科学学科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平台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全国第五届国家教学名师奖,2010年被授予八桂名师称号。

 

 

崔允漷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课程政策、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张广斌博士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

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教育心理

 

 

 

 

 

 

 

唐江澎 

 19635月生,陕西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导师,江苏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苏州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人民教师”奖章,“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江苏省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并任中学校长组组长。

   在全国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编写初、高中教科书《语文》及配套教材二十余册。独创的“语文体悟教学法”有一定影响,2012年出版专著《在亲历中感悟意义》;领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经验在全国推广,成果分别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有效,无限的探寻》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

201010月,教育部人事司专题组织召开“唐江澎教育思想研讨会”。201110月,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播出人物专访。

 

 

高思成 

 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农村县域课程改革联盟理事长,中学高级教师。致力于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倡导平民教育、公民教育、全民教育,率领团队创建了在中国较有影响力的农村课程改革典型 “綦江模式”,主研的课题《农村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获教育部一等奖。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师教育资源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郭元祥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原理、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研究与设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战略与形象设计研究”、“教师文化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策略研究”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2006年在香港与台湾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坤崇教授联合发起“海峡两岸能力生根计划”合作研究项目,2009年承担中央高校科研专项“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张晓明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与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价。

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维度建模与信息化实施研究》﹔主编了《新课程发展性评价》丛书(8),主编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网络视频课程(19个学科)﹔著有4部专著,发表60余篇论文;科研成果中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20余项。

担任教育部师范司新课程培训优秀教材评审专家、全国中小学优秀课例评审学科组长、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专家组成员。

 

 

刘长铭

 北京四中校长,国际督学,全国政协常委。

从事教育工作30年,曾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理学学士。

 

 

 

 

 

赵桂霞

 1965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潍坊广文中学校长,兼任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系山东省首批“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是山东省2011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多次获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任潍坊广文中学校长后,围绕“建设一所理想学校”的目标,致力于“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行动研究,把构建“广文课程体系”作为突破点。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适才教育”的办学理念,探索形成了“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全员适位、家庭适导、学校适所”等五条适才教育途径,“适才教育”模式为全国首创。主流教育刊物重点系列推介之后7个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余超 

 中学高级教师。广西柳州高级中学物理教师。15年教龄,多次完成高中物理的循环教学,现承担高三物理课程教学的我,用我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办法,总能培养出一批批的高考成绩优秀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895211工程的高校,但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全面革新自己的教学课堂,跳出现实的题海教学,还物理教育以科学探究的本质。为此我现正参加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培训,曾参加过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高级研修培训,以提高教育能力,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办法,有行动,有智慧的高中物理教师。

 

 

 

 

 

Copyright© 2005-2012 rise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