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国家的各种课程取向
Jan van den Akker
荷兰国家课程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的主题发言将分析不同的欧洲国家的课程政策和实践的共同点和差异。并不存在一种欧洲统一课程,实际上,不同的欧洲国家的课程取向和做法有很多不同点。然而,还是有一些趋势和困境在许多欧洲国家都一致的,这些趋势和困境可能不仅仅从欧洲看如此,从全世界的背景来解释可能更清楚。全世界普遍的一个教训是:课程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聚焦于成功的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关键挑战,比如:
●在教育体系的不同层面(国家、省、地方、学校、课堂)去寻求课程决策的合理平衡;
●将课程变革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发展,例如教师学习,学校发展,教材研发和评价,结合起来考虑,使它们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最后,我们将讨论教育研究和国际合作如何促进联合开展的有关课程改革的专业进修。
~~~~~~~~~~~~~~~~~~~~~~~~~~~~~~~~~~~~~~~~~~~~~~~~~~~~~~~~~~~~~~~~~~~~~~~~~~~~~~~~~~
CDEC项目以校为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未来发展计划
Jenne van der Velde
荷兰国家课程发展与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主管
2009年,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NCCT)、甘肃西北师范大学、荷兰莱顿大学(ICLON,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以及荷兰国家课程发展研究中心(SLO)四方共同合作,开启了这项在课程开发和研究领域的试验项目。该项目主要由荷兰外交部资助,成立了中国—荷兰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心(CDEC),专注研究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SBCD)。
CDEC项目旨在为课程开发、研究和培训提供高品质的专业知识。其整体目标基于以校为本课程开发的尝试,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开发、专业能力发展和学校发展。本项目由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临夏、别藏的三所试验学校进行,重点研究制度化的能力建设,以校为本课程开发方法和过程,积极教学和学习,以及促进课程开发、监测和评价的其他研究。
该试验项目构架了以校为本课程开发的维度,旨在加强区域性课程开发能力。同时,有理有据的研究、开发和培训也为政策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本次演讲将重点关注能力建设途径、不同因素影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及项目的结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中,多大程度上我们能成功地设计和实施了一个能力建设项目?
●教师培训项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有多大?
●教师培训项目在课堂层面(学生成绩、互动度和参与度)有什么影响?
●项目层面,我们在整个试验过程学到了什么?
●我们如何推广试验项目中好的经验?
~~~~~~~~~~~~~~~~~~~~~~~~~~~~~~~~~~~~~~~~~~~~~~~~~~~~~~~~~~~~~~~~~~~~~~~~~~~~~~~~~~
学校情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Henk Frencken先生,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顾问
Nico Verloop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
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研究生院(ICLON)是一所师资培训机构和研究中心,它是甘肃省CDEC(中国—荷兰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
在ICLON,我们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发展。研究项目主要在荷兰中学和大学教育中进行,也有几项国际对比研究,与中国的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合作。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他们的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和教学知识不断更新,并和教学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研究表明,同时拥有专业自主权、同行合作和学校支持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会产生最佳的结果。
本演讲中,我们将结合欧洲和甘肃CDEC项目中的实例来探讨这些问题。
~~~~~~~~~~~~~~~~~~~~~~~~~~~~~~~~~~~~~~~~~~~~~~~~~~~~~~~~~~~~~~~~~~~~~~~~~~~~~~~~~~
课程争议对能力建设过程的启示:跨区域视角的认识
Renato Opertti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项目主管
本演讲重点关注课程改革和开发中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和挑战。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分享对课程及课程开发的共同理解,为进一步提高课程开发人员和专家的能力,为他们提供附加价值。
首先,我们将讨论在教育过程和课程改革中不同的情境和场景,即传统场景和备选场景。比如,认为课程大纲就是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学习,或是反映社会追求强有力的教育政策工具,教师只是讲讲大纲还是参与研发。
其次,我们概括了课程大纲的5个关键角色,综合了解课程大纲的理论基础、目标、范围、含义。基于该观点,并结合国际对比的视角,我们提出10个主要课程争议,涉及原则妥协、课外内容的密度和灵活度,课程差距及多样性影响,过程和结果的分歧,师生关系平衡,教师角色和形象改变,学生自主,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校学习情境,备受争议又充满创新的能力为本的方法。
最后,我们提出12点建议,如何设立包容性的课程大纲,作为一项长期教育政策,既反映学生的多样化期望和需求,也增加自由民主的学习机会。另外,我们还会讲到多样化大纲框架、环境、条规、过程的激励支持作用;全球本土化课程的开发;与公民教育的整体关系;教育个性化;如何将传统教育实践进行鉴别、转化和推广;评价标准、策略、内容的多样化;以能力为横切轴的教育体系等。
~~~~~~~~~~~~~~~~~~~~~~~~~~~~~~~~~~~~~~~~~~~~~~~~~~~~~~~~~~~~~~~~~~~~~~~~~~~~~~~~~~
从课程框架到校本课程之旅
Kate Lin (Yu-Hao)博士
国际文凭组织项目开发研究员
国际文凭组织(IB)拥有世界范围的学校和教师资源,提供了三种独具特色、高质量、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理解和尊重,创造一个更友好、更和平的世界。
IB国际学校期望开发自己的课程,在IB课程框架之内,并与自己独特的情境相适应。
在课程开发中,贯穿教育改革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已经为人所知,尤其那些与西方传统完全不同的情境会面临更大挑战。
因此,本演讲将引导大家关注这些目前正在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将讨论西方文化为主的框架适应多元文化时面临的问题,课程领导人的角色,在学校社区内建立共识的重要性,教学范式和学习方法转变,课程编写、教授和评估之间的平衡,以及不同的成绩衡量标准。
接下来,我们会用实际案例来说明IB国际学校如何为课程实施和评价提供清晰的指导,如何开发原汁原味的教材,如何为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提供合适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
最后,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观点在情境中的作用,我们会以中国IB教育实施中的一个案例来详细分析。
~~~~~~~~~~~~~~~~~~~~~~~~~~~~~~~~~~~~~~~~~~~~~~~~~~~~~~~~~~~~~~~~~~~~~~~~~~~~~~~~~~
课程改革需要的制度动力和参与动力:荷兰的视角
Nienke Nieveen
荷兰国家课程发展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成功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在改革伊始需要有制度的和参与两方面的措施。显而易见根据定义,课程改革易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许多持有特定需求和观点的利益相关人(如利益团体,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者,教材出版商,测试开发者,教师培训方,督学团体,赞助机构);2. 在教育系统的不同层面都有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如全国、省、地市、学校、班级、学生);3. 对不同学校多样的实施环境的预期(如学生背景、教师经验、学校目标、可获得的资源和支持)。而且,课程改革差异极大:有些课程的革新方式是在学校开设新学科,而其他的则要改革学校里开设已久的老学科。有些课程革新的是学校和教师的必修科目,而有些则改革选修科目。有些项目改革之初利益相关人已达成共识,而有些项目则是相关人各持己见。并且,由于是学校自治,学校和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做法也会有地域的差异。
为避免课程改革一盘散沙,需要在各利益相关人和教育系统不同层面之间建立沟通和桥梁,促进课程框架和细则的质量建设,也需集各方合力(尤其是课程开发、教材出版、教师教育和评价),最终为学校和教师开展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贡献各自的力量。
本次演讲将针对上述问题,从荷兰的视角阐释课程改革,并讨论SLO(荷兰国家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行的方向。
~~~~~~~~~~~~~~~~~~~~~~~~~~~~~~~~~~~~~~~~~~~~~~~~~~~~~~~~~~~~~~~~~~~~~~~~~~~~~~~~~~
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从国际经验中能学到什么?
Jan Berkvens
荷兰国家课程发展与研究中心课程开发专家
苏格兰、新西兰、中国、南韩、荷兰、苏里南、乌干达……几乎每个国家都在修改或者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或者觉得有必要设置新的课程。为什么不开发一套全世界统一的课程呢?这可以省下大笔的开发费用、时间和全部都来一遍的投入。或者是不应该去开发这样的统一课程?因为高质量的课程必须是适合它的情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实际效果。虽然各国的课程有些内容是非常相似的,但也有一些内容和方面是因国家而异,因项目而异的。课程的基础应该如何建立,如何把课程知识的学问和地方需要及愿望结合起来?
开发课程是一回事,但实施课程又是另一回事。对全世界来说,实施课程都是一种挑战。还没有实施的在纸面上的课程看起来非常光鲜诱人、逻辑性强,甚至看起来会很有效。但实际上,一旦实施起来,无数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怎样克服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应该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准备步骤,才能够减少这些挑战?
我们的发言将从我们自己在国际课程项目的经验出发,讨论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法国义务教育学校知识能力的通识基础:课程的深入改变
Maryline Coquidé教授
法国国家教育研究所-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知识能力的通识基础的例子反映了法国课程政策中的几大变化。把知识能力的通识基础写入法律,对于全体未来公民,尤其是拥有同样文化和认知基础的公民来说,使义务教育的课程问题具有了全国性的重要意义。
在知识能力通识基础的建设中引入能力教育和学校体系责任说明教育问题的国际化。我们发现,在知识能力通识基础的内容中,不再重视欧洲国家列出的一串关键能力,而是更注重人文、科学和通才“文化”的法国特色教育形式。
知识能力通识基础的建设是一项国家项目。和通识基础内容相关的学科项目的编写依然是目前国家教育部门的主要责任,需要当地教授和机构负责人积极参与。通识基础必须能够本地化,可以证实的是,目前我们在加强责任并发展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