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资源   兴华学苑   博客空间   合作交流   兴华团队
English Version   

分组论坛1b:基于证据的课程研究

327日下午,第三届中欧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论坛第一场分组论坛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分组论坛b场设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主题是“基于证据的课程研究”,论坛由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主持,发言人共4位,分别是,黑龙江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晓明研究员,苏格兰教育质量促进会课程与评价部主任Alan Armstrong先生,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高峰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刘徽女士,发言结束后由斯洛文尼亚国家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Gregor Mohorcic先生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小瑞博士发表评论。

分组论坛首先由黑龙江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晓明研究员分享了主题是“全息视频课例的创新研发”的研究成果,全息网络课例是为了研究员能在在远程状态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在黑龙江省五十多所学校应用三台摄像机拍摄课程常态,经过后期三级教研部门的逐层筛选,最后充当研究材料。张晓明研究员用三个故事分别引证了“视频课例的教研价值”、“网络课例的信息局限”和“多个机位多份成功机会”的有效性判断,还介绍了网络课例的组织化研发以及培训者、教研员、校长、教师和研发者对全息视频课例研发的回应。

  

张晓明研究员在作发言

 

第二位发言的是来自苏格兰的苏格兰教育质量促进会课程与评价部主任Alan Armstrong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为卓越教育开发与实施课程:基于证据的教育和课程研究”。他以苏格兰的卓越课程为例展开阐述,认为研究者需要与教师合作,研究的成果应该为教师服务,教师是最了解学生并希望学生达到更高的成就,同样研究者可以从教师手中获得间接的研究材料与证据,证据可以促成教育政策的制定并直接推动教育的变革,还能了解教师的想法及需求。

  

Alan Armstrong先生在作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高峰博士的发言主题是“西北地区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的调查”,该调查基于新课改的大背景,在陕西,宁夏和新疆已经实施新课程的多个学校对785名高中生和55名高中生物教师分别发放问卷,内容涉及探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程资源和学生学业评价。李高峰博士阐述了调查结果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增强《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改革支撑体系”、减掉无用的重复,教学核心知识和技能”和“建立“你,我”的平等师生关系,实施互动教学”这五个建议。

  

李高峰博士在作发言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刘徽女士做了一个“课例研究:共建智慧型课堂”的研究报告展示。刘徽老师和她的研究团队介入了教学中的备课、听课和评课三个过程,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并分别从课堂、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进行课前分析。会后评论提问环节,刘徽女士在回答如何评价智慧型课堂研究的有效性时表示,并不是研究后的教学成绩比研究前的教学成绩好就是成功的,教学研究需要一个过程,“整个学校有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师能不能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和“研究者能不能发现新的研究问题”这三点可用来作为衡量教育研究的基准。

 

刘徽女士在作发言

 

发言结束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黄小瑞博士就发言发表评论,斯洛文尼亚国家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Gregor Mohorcic先生对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次分论坛的主题“基于证据的课程研究”进行阐述,他表示,伙伴关系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育变革需要证据,证据促进教育变革的发生,教育研究应当是研究与发展同步,新的理念没有外界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黄小瑞博士发表评论

 

 

Gregor Mohorcic先生对发言作评论

 

 

张晓明研究员与李高峰博士回答现场提问

 

 

图书馆报告厅分论坛现场

 

 

 

朱彬彬/  李姝宜/

责任编辑:陆丽霞

Copyright© 2005-2012 rise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