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外国语学校后,考察组先在会议室与该校主要领导、老师进行了坦诚的座谈。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首先介绍了学校计划建立一个科教中心的设想:希望加强现有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校本的科技活动室、万能车床室及科技作品展览厅,主张学生组建社团自己动手做东西,还把这些活动渗透到课堂之中,体现探究性的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验融入到一起,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且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方便,使其能在课外活动中将探究活动延续更深入。
听完学校的介绍,考察组的老师们也谈了许多对科教中心的想法:一个科教中心的建设需要一批人的参与和关心。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可进行成套的制作,像国外的很多大型科技馆公司,但如何使这种投资具有教育性?在学校这样的场合如何做,方既不浪费资源,又能办好?在这之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理念;应重视软件的建设,大规模的硬件上马一定要慎重。科学探究其实只需要最起码的东西即可,孩子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学校可先为其提供一个活动室,在这里面包括有基本的工具和材料,如罐子、钳子、锯、通用的戳刀等,若有小型的机床则更好,总之,硬件不是用来供人参观用的,一定要能真正应用于学生的实验制作,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欲望,多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构思,自己动手做。
座谈结束后,Janchai博士应邀在学校的一个大型会议室为上百名师生作了一次精彩的科学教育讲座,
Janchai博士首先播放了他设计的一个神奇的空中飞翔实验演示的录像,一开始便在欢声笑语中将师生们带进了科学的殿堂。他接着介绍了科学教育的不同方式——正式的教育和非正式的教育(Formal education & Non-formal/Informal education),提醒师生们注意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具有科学教育的意义。钟博士强调科学教育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的主要含义是把一些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建立起联系(Creativity is making connections where none existed before)。他演示一个科教片片段:考古学家挖掘到一只恐龙时代的蚊子琥珀,而科学家们再从琥珀中提取蚊子的体液,籍此对恐龙进行研究,从而使大家加深对“创造”含义的理解。钟博士再介绍培养创造性的五步:知识(knowledge)、思考<打破常规、头脑风暴、建立联系>(thinking)、孵化(incubation)、找到了(eureka)、发展、开发(development)。他又列举了大量事例来说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具有相同的现象,比如抛物线,抛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竹子每节的长度与它在竹杆的位置关系也是抛物线,而他在印度一座有四百年历史的清真寺门口,发现那金属门框边由于被进出的人肩膀摩擦而磨损,人的身高不同,门框被磨损的位置不同,门框边被磨损的程度不同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通过比较反射光亮度的不同,可以估算出人身高人数的分布,结果得出人群的人身高与人数的关系呈正态分布,也是抛物线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我们常见但又不曾留意的例子再一次深刻地说明,很多事情是有联系的,而建立起它们的联系,就是创造。
外国语学校的师生被Janchai博士生动的讲演深深地吸引。在将近二个多小时的讲演中,同学们时而被有趣的实验逗得哈哈大笑,时而为其中蕴藏的科学道理进行讨论、争论,他们积极地回答
在结束前,Janchai博士向学校赠送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礼品:一只逆时针走的时钟。最后,报告在师生长时间的掌声中结束,由此,本次考察活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