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报告:
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理解观众的文化认同,促进有意义学习与影响
5月4日上午,会议特邀报告“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理解观众的文化认同,促进有意义学习与影响”在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大会议室举行,报告人是从事博物馆教育研究二十多年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教授,罗星凯教授担任主持人。
报告开始,Anderson教授介绍了西方国家对博物馆在广义上的定义、博物馆的种类及意义,他指出,博物馆在人类社会中可作为物品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储藏库,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是博物馆教育,其教育工作使公共机构保存了文化;博物馆作为学习、教育和娱乐的场所,为学生、教师、幼童、青年人、年轻人、家庭成员和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Anderson教授着重介绍了他早期的一篇关于博物馆学习研究的论文《儿童的博物馆经验:发现有效学习的媒介》,将99个4岁到5岁的儿童分成四组,以不同的参观顺序游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的艺术馆,科学中心,自然历史博物馆,社会文化与艺术博物馆,研究发现:儿童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获得了较深刻的印象,图画丰富详细,其次是社会历史博物馆,但在艺术馆和科学中心,儿童的印象是干枯贫瘠的。针对4-5岁的孩子,教授提出了“交互性悖论——最生动的回顾和讨论的经验不是能与自然互动”,他认为学习的关键媒介是社会文化身份特征。
他还介绍了博物馆的未来需求:一是博物馆服务于广泛的公众,包括幼童,学校的教师与学生、青年人、家庭、年轻人、老年人 ;二是当代的学习教育理论应该并且可以应用在非制式学习情境中;三是应该发展国际合作并加强围绕博物馆教育的研究。 Anderson教授希望与中国同行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亚太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迎接博物馆教育更灿烂的明天。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与Anderson教授做了互动交流,罗星凯教授对David Anderson教授的报告表示感谢。通过简要回顾2006年以来参加中国科协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以来,兴华团队在开发校外科技场馆科学教育功能方面所做的开拓,表示虽然前路崎岖,但学生的进步令人鼓舞,而且校外科学教育日显重要、前途无限,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应该面向这样重要的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地拓宽口径,通过创新发展改变低迷徘徊的局面。
文/朱彬彬 图/王来、李姝宜
责任编辑:陆丽霞
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教授在做报告
罗星凯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罗星凯教授向David Anderson教授赠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