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8日上午, 《科学学习心理研究及其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项目开题研讨会继续在课程中心会议室进行。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除了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外还来了很多感兴趣的师生们。尽管这是一个寒冷冬天的周末,尽管研讨会昨天己经进行了一整天,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
上午的报告人分别是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易其顺老师、株洲工学院的向远辉老师、广西工学院的莫海宁老师,以及代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张琴美的本所2003级研究生陈楠。
易其顺老师的报告题为《学生关于浮力大小理解的研究》,介绍的是他在本所做的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的内容是几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判断浮力大小时所持的不同依据。首先,他展示了专门设计的测试工具——考虑水的深度、物体放置方式、大小、轻重、空实心等不同因素对学生判断的影响而设置的11个不同物体。接着,他详细介绍了其通过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的观察与访谈,分析、归纳、对比学生对浮力大小的各种理解,总结其中规律的研究过程及获得的结论。易老师的报告获得在场专家的肯定,同时专家们也对其下一步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现场同学亦感到受益匪浅。
接下来是向远辉老师报告,向老师是去年才从本所毕业的研究生。她陈述的内容多为其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所做的《中小学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的初步研究》。向老师侧重于对研究过程的报告,指出其研究是通过给学生的单摆和碰球两个具体任务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研究学生在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控制变量能力,再将学生控制变量能力的发展划分为若干层次,并与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对应比较。最后,她还介绍了其毕业之后对该研究做的改进和后续工作。向老师的研究同样获得了专家们的好评。
第三个报告人本该是本所2003届毕业生张琴美,她因故不能前来而委托师妹——本所2003级研究生陈楠同学代为报告。报告的主题为《真实情境下学生的科学假设检验思维研究》,在报告中,陈楠同学颇为详细地介绍了该研究的假设、设计、过程及结论,同时展示了研究中曾用到的工具。
最后登场的莫海宁老师《课堂观察分析工具的设计及其应用》的报告,则介绍了他根据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设计的一套课堂教学时动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编码、记录,自动形成矩阵表,实现对课堂情况的量化分析。各专家对该系统显然很感兴趣,称其对课堂观察、教师培训等很有用,从量化来说做得非常好,客观化。同时,专家们也对该研究提出应在编码系统上有所突破的建议。
报告间隙的交流研讨,可谓精彩纷呈,真正成为一个专家、老师和同学之间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交流过程中,李其维教授说其发现科教所的研究不但有做概念的,还有做能力的,他对此表示非常赞赏,同时,李教授提出还有第三条研究的路,就是头脑-科学意识方面的研究。广州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的魏冰博士补充道——也就是认识论、科学本质的认识,用中国的话说即是科学态度、精神和情感。罗星凯教授也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是做得最少,但却是很重要的,可以作为研究所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接着,各专家还借此契机,向大家介绍起做研究的方法、体会来,让同学们得到了满满的收获。
时至中午,整个上午的报告与研讨活动圆满完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易其顺老师介绍其所作的研究
专家就向远辉老师的研究进行讨论
陈楠同学展示张琴美的研究工具
辛涛教授为莫海宁老师的研究指点
李其维教授发表意见